回首过往,展望未来,很多人不约而同选择的关键词是“不确定”,但对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而言,其风向标则是确定的,那就是基于素养导向,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那么,在具体的课改实践中需要关注什么、注意什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永智给出了具体研判和建议。
作者:李永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愈发成为驱动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组织架构、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和全方位重塑的引领力量。以人为本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支撑的战略性需要,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根本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强调数字化,同时将“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中独立出来,设为统一开设的独立课程,表明党和国家对数字教育的高度重视。今天,数字技术不再局限于教授知识,已越来越深入广泛地应用于发掘学生潜质、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促进教育公平。特别是在线教学期间,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数字资源成为教育的生命线。跨越式地实践了大规模的全日制、全学段、全覆盖的在线教育,促进了全国范围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广泛增强了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常态化应用的信心和基础,开启了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教育的新纪元。
数字教育要承担两项战略使命:
一是数字技术赋能教育;
二是数字教育应该作为国家数字化转型的人力资源的支撑。
具体而言是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具有数字意识、数字化逻辑思维、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共同体责任感的数字公民,激发他们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针对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我们应该怎么做?可以尝试以下4个方面。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围绕系统化培育数字意识、数字化逻辑思维,在国民教育体系内全面融入相关内容。二是不断优化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环境,不断提升教师运用数字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推进数字孪生学校建设,持续丰富全社会数字资源的供给。三是完善数字技能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数字技能认证体系与终身教育服务平台。四是强化数字道德的伦理规范,引导科学合理使用数字产品和服务。
数字技术如何赋能教育,我们应该怎么做?可以尝试以下6个方面。
1.建构数字时代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范式
数字时代,虽然教育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不会变,但教育的外部生态、内部形态都发生了变化。过去有关学生成长的学习特征、课程形态、教学模式等认知需要有新的研究和实践来支撑。
建构新的支撑理论和实践范式,重塑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体系和内容,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从此前线上教育实践来看,受限于支撑学生互动的技术和设施保障能力的局限,在线教育的前景热点更多被局限在内容分享功能上,关于知识学习的线上功能往往会被首先开发,如名师教学视频、个性作业系统等。因此,如何弥补道德的社会属性力量缺失?如何配备体育锻炼的空间和时间,并且减少网络带来的视力下降、体重上升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如何保障学生能够在网络学习中培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何在虚拟空间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素养?这些都是需要攻克的难题。
未来,数字教育的教学工程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形态和范式来展开?在线教育可能会将师生间的学习互动模式扩展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智能技术辅助、数字资源支撑的新学习形态。但这种学习形态尚未以一种人们能够清晰理解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相反,一方面学生学习自由度受限,另一方面学生自律性有限,不能自主按计划开展学习等情况仍比较普遍。
哪些问题是真正的问题?哪些问题会随着数字教育的开展而淡化?这也是我们需要更深入观察和思考的问题。
2.优质资源和应用共享促进区域均衡
数字化内容分享和应用系统复用的边际成本非常低,迁移和使用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也不高。这将有利于优质内容资源大规模覆盖薄弱校,有利于成熟好用的应用系统广泛复制到空白校,对于抬高底部、促进高质量教育均衡效果非常明显。
我们在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中可以发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在提高薄弱校教师教学水平和激发强校教师活力方面同样效果明显。从我国教育扶贫和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来看,当前全球范围内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短期化解经济薄弱国家教育危机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案。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优质资源和应用的共享并不能解决教育发展到工业时代与数字时代交汇期面临的矛盾和深层次问题。
3.创建高质量个性化终身学习体系
一个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具体体现,创建的基本遵循是让每个孩子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在因材施教,动力源于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兴趣。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有望成为新的教育核心范式。它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聚焦人的全面健康快乐成长,设计更具弹性的学制,学生基于实践和教材的认知过程交错呼应,身心健康并重,德智体美劳“五育”知行合一。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建构大规模的个性化自主探究学习范式,借助数字技术发掘学习者的潜质,激发兴趣,指导其在最具天资、最感兴趣的领域,用最为科学、最为有效的方式自主学习,使学习者的个体价值在社会上有最大的实现。三是将工业社会备用式的知识学习升级为学习者能力的建构,这些即用即查的知识在未来将逐渐从教育内容中被剥离出来,数字意识、计算思维、数据治理、综合创新能力等构成了新的教育内容的主体。
4.深入推进教育教学变革
深入推进教育教学变革是数字技术赋能教育的核心环节,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数据驱动大规模因材施教。二是数据驱动的全过程全要素评价。在数字技术应用中,评价的作用应从遴选回归为诊断,从比短升级为比长。三是数字技术驱动教育教学场景创新。比如,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探究式、个性化教学,基于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沉浸式、体验式教学,基于新一代通信技术的远端多点协作式教学,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优质资源分享机制,基于元宇宙技术的游戏化学习范式,基于低代码轻应用的用户参与建构的教育教学新生态。四是基于人技协同赋能教师。
5.系统建设教育数字资源
教育数字资源的本质特征是所有知识点基于逻辑关系系统化地连接在一起。仅仅把课本或者学习资料放在电子化的介质上,还不是真正的数字教育资源,如何系统建设,需要做到以下4点:
一是基于系统化的知识点逻辑关系网络建立知识图谱。
其跨学科的属性从根本上纠正了传统学科过度细分带来的教育异化,比如,知行的脱节、学段的脱节、学科之间的脱节等问题。
二是以超现实呈现方式赋能资源。
提升教学效果,让学习者更准确感知本来样态,更容易把握到真实的本源。比如,学生学习人体的生物结构,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的方式更形象、具体和真实地去学习。
三是数字化教育内容是学习者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平台节点。
学习者在学习一个同样的知识点的时候,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就可以以此知识点为连接,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将学习者的能动性不断附着在这个知识点上,或者附着在相应的教育内容上,赋予这个知识点以新的活力和成长性。
四是优质资源和应用共享。
共享可以有力促进高质量的校际均衡和区域均衡。
6.整体推进教育管理与服务业务流程再造
与传统业务流程优化不同,教育数字化转型下教育管理与服务的业务流程再造,首先需要全面梳理物理空间传统的业务流程,然后抽象建立业务的完整数据流程,运用智能技术统筹数据的处理、流转、存储,以数据治理简化业务流程,最终在数字空间建立新的业务逻辑闭环,调用必要的物理空间的元素来完成最终的业务流程的再造。
毫无疑问,数字化转型需要一个过程。它意味着我们要面向数字时代,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建设高质量个性化终身学习体系,立足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意味着教师要从知识的教授者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教练员、导师和评价者,努力发掘学生的潜质,激发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综合创新能力。同时更需要注意的是,在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教育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将它作为校正教育数字化转型方向的标杆。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