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特级说﹒好课(二十六)思辨悟经典 传承育栋梁

2023年10月13日下午,刘永江特级教师工作室举办本学期第二次研修活动,落实工作室培养计划中的“提升学员教育情怀与人文素养”的相关设计。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首批正高级教师、《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编委管然荣老师带来主题为“《论语》对现代基础课程教学的启示——以语文学科为例”的讲座。活动由工作室负责人刘永江老师主持。

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

管老师以“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开启讲座,讲述了《论语》浓缩了先圣孔子丰富的政治文化思想与卓越的社会人生智慧。单是教育方面,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悱不发、以身作则……这些两千五百多年来一直闪烁着智慧之光的至理名言,无不证明着万世师表的伟大地位,无不对现代各种学科教学具有多方面启示。紧接着他谈及《论语》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启示,给现场老师们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管老师先介绍了孔门弟子课程设置情况,《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于是,后世认为孔门是从“文、行、忠、信”这四个方面去实施教学的。杨伯峻先生对“四教”作了解释——“历代文献,社会生活的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信实”。《诗经》和《尚书》是当时孔门弟子最重要的语文教材,从《诗经》到《昭明文选》,从《古文观止》再到今天文选式语文教材,其基本体例是一脉相承的。孔子在中国语文教材编写方面的启蒙性、开创性贡献,也是功德无量的。

关于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

在孔门诸科中,“言语”“文学”正是当时孔门弟子语文学习的主要课程。当时的教育虽然未设独立的语文学科,语文本身的学科意识或许尚未真正觉醒,但是,孔子对语文学科的核心能力——言语能力却已经有着相当清醒的认识和十分自觉的追求。

孔夫子认为“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子路》),真正的读书人对于言语措辞,必须严肃认真,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大意。另外,夫子对语言表达之难也有清醒的认识,“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精湛的言语能力绝非轻易练成的。同时,春秋时代的外交酬酢和谈判,多半背诵诗篇来代替语言。其中,言语辞令的随机应对就是一种最重要的“专对”能力。一个读书人,如果不具有这样的言语交际以及其他随机应变的“专对”能力,即使饱读诗书又有什么意义?

管老师说根据《论语》中的零散记录,我们有理由作出肯定的推断:根据当时社会交际的广泛需要,在具体教学中,孔子将弟子言语能力的学习培养与广泛的社会政治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曾经创建过一系列既符合当时学情又符合学用结合认知规律的言语教学课程。总而言之,孔门言语教学具有一种超越历史的普适性、科学性,符合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几种“语文”理念

首先,《述而》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则:“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里包含着非常精湛的教育教学理念,既深刻概括出教育之“道”——而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又强调了教育之“术”——即相关技能、方法、规律——而悠游自由的审美追求又避免陷入机械枯燥的“技术主义”极端。一句话,既有本体论又有方法论,重“道”不轻“术”,“道”“术”并重,非常深刻地概括出一种教育教学的真谛。由此也从侧面进一步证明,孔门言语教学肯定十分重视并确有一套系统的语言技能训练。那么当今的语文教学在追求自由审美境界的过程中,必然也不能离开繁细琐碎的“技能”训练。

其次,孔子将“诗”(文学作品)的阅读功能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孔门弟子值得我们借鉴的阅读“诗(文学作品)”有:在感发联想中阅读、在学与用中阅读。

最后,管老师带领大家领略了孔门的审美鉴赏标准。孔子既反对“质胜文”又反对“文胜质”,不偏不倚,扬弃了两种片面的审美观;从而提出了“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文”与“质”完满统一的审美理想,这就是孔子的“中和之美”。

可以看出,今天《语文课程标准》里所界定的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属性、语文学科究竟应该干什么、究竟应该怎样巍然自立于众多基础学科之林,这些都或多或少在孔子那里能够得到遥远的呼应。我们可以感受到《论语》那种关注现实社会的人文情怀,那种学以致用的为人为学的态度,对现代语文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启发作用。

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管老师结束了讲座。之后,刘永江老师组织工作室的老师们分享了讲座的收获,大家从家国情怀说到语文教学,又联系到数学教学、全面育人等等。刘老师分享了《论语》第一篇表达的学习的三个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独乐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众乐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以为己,希望大家以之共勉。

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管老师结束了讲座。之后,刘永江老师组织工作室的老师们分享了讲座的收获,大家从家国情怀说到语文教学,又联系到数学教学、全面育人等等。刘老师分享了《论语》第一篇表达的学习的三个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独乐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众乐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以为己,希望大家以之共勉。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