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志欣 特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副校长
第一条:要有学科思维。要有学科思想,用学科术语说话,用学科思维做事,这是学科教学的灵魂。要有课程观念,打通年级间、学段间、版本间的联系,把握学科核心与结构,建立大概念,与生活建立关联,创设真实情境。有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殷殷的教育情怀,才能实现学科育人的使命。
第二条:要有读书习惯。思想不会自己生长,必须建立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教师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人、读书、读生活,学会深度阅读与思考,弥除知行差距。要靠丰厚的学养积淀、扎实的专业知识,透视教育的本相,理解课堂的真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充满智慧。
第三条:要关注习惯养成。课堂上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常规性、细节性习惯,如执笔、读书、提问、表达等。要教会学生听课、记忆、联想、质疑、合作、展示、反馈、归纳、评价等学习策略,制定并严格落实课堂常规,研发评价量规,给学生清晰且透明的评估要求,运用课堂评价工具,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同伴互助评价。课堂开始与结束,要有仪式感,懂得对课堂的敬畏。
第四条:要学会倾听。教师要保持倾听,听学生的回答,听学生的质疑,听学生的思路,听学生的心声。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老师讲课,倾听他人的问答,学会等待,学会思考,学会尊重,学会宽容。课上听课很重要,不是听结果而是听思路。学会边听边记,边记边思考。
第五条:要有讲的艺术。教师要用艺术性语言,唤醒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语言富有激励性且风趣幽默,要简练且轻声,节奏明快且恰当,抑扬顿挫有穿透力。竖起耳朵听,用鼓励的眼神,支持学生尝试突破重难点,用适切的讲法,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课堂上,巧用奖励,慎用惩罚,学会正面管教,激扬正能量。
第六条:要学会追问。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言。要把握好问题设计、提问、候答、叫答、理答五个环节,问题设计应注意明确问题的类型与层次,增强问题设计的针对性;提问时要表述清晰、简洁,富有启发性,问题少而精;候答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并灵活启思;叫答时要尽量扩大学生的参与度;理答时注意澄清、追问、悬置等策略的运用。依靠课堂核心问题,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
第七条:要追求“学习中心”。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他们的不同需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接纳每一个学生的试错,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认知起点实施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借助活动和评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和任务中,给学生创造元认知反思的机会,培养学生重新思考事物的能力。
第八条:要追求深度学习。在课堂上,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而是有理性和思考的互动学习,产生对话,有思维碰撞、观念诞生,有流畅灵活的迁移,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有价值的任务或重要的真实情境中成功运用。避免虚假学习、浅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现象。
第九条:要有教学智慧。课不能仅仅写在备课本上,而要融化在头脑中,延伸到语言表达和肢体行为上。善于借助学习工具,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借鉴并用好“教案+三单(教案+预学单、助学单、固学单)”式教学设计策略。
第十条:要有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要有鲜明的教学理念,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教材理解、文本挖掘、教学设计等有独到见解,教学行为有独特风格。体现教师独特的审美情趣、思想倾向、思维方式乃至性格、能力、修养等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