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 2025 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以及相关教育研讨会议传递的信息来看,2025 年高考命题呈现出诸多新动向,这些新动向对中小学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
在考试内容与形式上,高考正致力于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加强对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的考查。这意味着中小学阶段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而应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数学教学中,不再单纯依靠刷题解题,而是通过如《基于数感培养的游戏化教学实践研究》这样的课题,探索在趣味活动中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分析生活中的问题。语文教学也将更加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表达能力,摒弃简单的背诵和套路写作。
高考试题不再局限于知识记忆,而是更注重考查学科素养,强调高阶思维能力,如信息提取与加工、逻辑推理等。语文试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临场表现,生物试题考查信息提取与逻辑推理,思想政治试题培养法治意识与素养,地理试题提升思维深度。这就要求中小学教改必须转变教学模式,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置于首位,教师要围绕提升学生素养、关键能力和高阶思维品质来设计教学与评价。
适应性测试题加强情境化命题,贴近生活、社会热点和科技发展,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写作创设生活情境,物理融入生活与科技情境,思想政治试题选取常见生活话题。这启示中小学要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考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学校应积极开发生活等教学资源,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科专业布局调整方面,高考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招生计划安排。中小学教育也应紧跟这一步伐,在课程设置上适度增加与新兴科技、国家重点发展领域相关的内容。比如,适当开展编程、人工智能科普课程,激发学生对科技领域的兴趣,为未来投身相关专业和行业奠定基础;在地理、生物等学科教学中,融入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呼应国家对环保、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需求。
新高考对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监督机制的完善,促使中小学重视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中小学可以营造鼓励创新的校园氛围,开展科技创新大赛、学科竞赛等活动,挖掘有创新潜力的学生,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培养方案,如导师制、拓展性学习资源等。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适应性测试题注重创新与开放,题型、设问等创新,开放性设问增多。物理实验装置与方法新颖,化学增设开放性设问。这要求中小学教学要打破 “标准答案” 思维,营造开放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探究与创新,可设计开放式问题与学习任务。
新高考注重教材知识延伸,强调能力培养需建立在扎实基础上。数学试题注重概念考查与回归课本,化学试题紧扣教材,考查基础实验操作。中小学教师要深入研习教材,构建结构化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打牢基础,了解学科本质。
2025 高考命题新动向,为中小学教育在教学方法革新、课程内容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等多方面指明了改革方向。中小学需积极应对,为学生未来发展和国家人才需求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