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时代“成长中的教育家”暑期高级研修班成功举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教师要争取成为有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7月25日-31日,由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主办、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联合学校总校承办的2022年新时代“成长中的教育家”暑期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成功举办。本次研修班围绕“做新时代有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通过高端报告、主旨报告、沙龙研讨、经验分享、人文行走等形式,在七天的研修中,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余名中小学校长、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共聚一堂,充分讨论、启发思辨、更新理念、博采众长、增进友谊,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件大事而谋。

开班式

研修班开班式由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姚炜主持。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本中致开班辞时表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高水平人才,对高质量的教育更加期盼。“大先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需要,时代越发展,对“大先生”的渴求就越强烈。“大先生”是不能自发产生的,但是成长路径却有章可循。本次高研班围绕做新时代有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将系统性、前沿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开展高端研修、专题讲座、沙龙研讨、经验分享等活动,旨在培养“精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试验场,期待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这个伟大的实践和创新中来,从而造就一大批有影响的“大先生”和教育家。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联合学校总校校长、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李有毅致欢迎辞。她强调,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剑已出鞘,没有退路,只有主动创造性适应教育变革,个人的发展才有出路,学校的发展才有出路,基础教育才有出路。汲取教育智慧,锤炼教育家品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区域教育对我们寄予的厚望,愿大家都能成长为引领区域教育的正确方向,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性教育家。

领导讲话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原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王佐书在讲话中表示,作为一名校长,应当是“五进”校长,具备“五进”的能力,包括进学校、进课堂、进教育部、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社会。做到“五进”,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理论高于实践,理论具有一般性的品格,理论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只有真正用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才是最有后劲的人。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一级巡视员、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在讲话中表示,“成长中的教育家”的研讨,必须高度关注新的发展阶段、新时期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在五育并举、立德树人方面,要关注如何把党的教育方针扎扎实实地落实在立德树人办学建校的每一个细微环节中,落实在我们学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方法的具体环节中。同时,还要关注高质量的实际获得,最终要关注教育供给的成长和力量是不是在孩子身上固化下来。孩子的成长一天都不能晚,我们必须确保在我们手上的这代人将来能够指得上、靠得住。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教育部驻澳大利亚使馆教育处原公使衔参赞宗瓦在讲话中强调,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高端国际人才,应该主要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素质,一是具有国家和民族使命感,具有全球化视野,有分析问题和判断能力的人才;二是具有国际规则意识,具有这方面服务水平的人才;三是具有能够掌握谈判意识、沟通和交涉能力,同时还具有外交智慧的人才,也就是国际应变和应对能力的人才;四是应该具有理解融通东西方文化品味的人才;五是注重内在能力和外在形象的协调,即具有人格魅力的人才;六是身体健康,有体育精神、有同理心、有较强抗压能力的人才。

学员代表发言

北京景山学校通州分校教师岳春霞讲到,通过此次培训,我相信我们的视野一定会更加宽阔,我们的胸怀一定会更加宽广,我们的情怀一定会更加深厚。我们一定要珍惜此次培训机会,静下心来专心听讲,潜下心来做好笔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在未来的工作中,以“成长中的教育家”为目标,严格要求自己,踏实工作,积极探索,学以致用,快速成长,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四有”好老师。

四川省三台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刘建明在发言中表示,举办本期暑期研修班恰逢其时,我们将严格按照主办单位的安排,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利用研修班学到的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指导学校工作,决不辜负家长和学校的信任,决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让我们乘着新时代教育的东风,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

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新区学校小学部负责人、党的二十大代表邰慧表示,为了应对社会与时代给我们提出的各种挑战,作为拥有教育家梦想与情怀的我们必须勇于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不满足于教书,而更要全心育人,不局限于专业,而要广收博取,不拘泥于成绩,而要更加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不仅自身追求卓越,更要带领更多的教育人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本次研修班班长、哈尔滨新区第二学校校长李晓明在发言时表示,今天参加研修班的校长、老师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精英,承担着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助推国家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是我们此行的意义;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我们此行的价值;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在教育的路上幸得有领导提携、专家引领、伙伴同行,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因为心中崇高的教育理想相聚在这里共同学习,短短的七天我们能够聆听专家二十几场主旨报告,能够和优秀的教育同仁一起学习、切磋、交流,我们深信此次研修活动定能加快大家成长的步伐。

乌兰浩特市教育局党组成员、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王建华作为本期研修班班主任发言时表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亟需一批有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如何成为“大先生”,成为了新时代赋予我们教育人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课题,而在锻造“大先生”境界与能力的征程里,优秀校长与骨干教师首当其冲、责无旁贷。本次高规格的学习与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更新概念,提升能力,会让我们心中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更加清晰美丽,更会让我们脚下的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专家主旨报告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顾明远为本期研修班作题为《浅议教育矛盾论》的首场主旨报告。他提到,作为一名教育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了解教育的规律。教育的规律有很多,教育的规律也有很多矛盾,包括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矛盾、大众教育与天才教育的矛盾、教与学的矛盾、知识与能力的矛盾、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技术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矛盾、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矛盾。教育领域中充满了种种矛盾,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政治经济社会的变革也发生着变化,每个时代都存在着不同的教育矛盾,每一位教育人应该要处理好这些教育领域的矛盾。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作了题为《迎接新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钟会长分别围绕评价改革、新高考改革、在线教育、STEAM教育四大新挑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四大实践路径。第一,必须要改革教学方式;第二,要深化课程改革;第三,要进行多样化的探索;第四,要建立协同机制。他提到,作为基层一线工作者,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完善学生评价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创新学校治理体系,从而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永新作了题为《写作为什么很重要》的主旨报告。他提出,人类已经进入“人人都是写作者”的“全民写作时代”。写作已经不再是部分人的职业和专长,而逐步成为每个公民适应社会变化和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在今天,每天都有数亿中国人在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上敲击文字,在媒体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讲述个人、家庭、职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故事。写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私人化、平民化、普遍化、自主化的特点。在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人都是写作者。写作有助于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实践中以一种自觉的、超越的、批判的方式,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思辨力对教育生活和教育经验进行再叙述,从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教育的效率和品质。

国家督学、北京开放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作了题为《当前学校教学与管理的几个热点问题》的主旨报告。他表示,落实好新课标,首先要处理好知识与素养的关系;第二要处理好记忆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第三要处理好单科教学与跨学科教学的关系;第四要处理好传统教法与新式教法的关系;第五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无论是落实新课标,还是推进“双减”政策,都要将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都必须做到学生一方是受益人。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张志勇教授作了题为《指向核心素养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主旨报告。他表示,我们要有一个更加符合人性的、符合规律的教育,但是要有这样的生活,这就需要引导家长从教育恐慌中走出来,真正地让家长读懂孩子,今天家校社共育的新格局才能真正的形成。他围绕“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变革”、 “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的家校教育关系调整”、“基于大单元大任务教学的校社教育关系整合” 、“全域教育时代学校教育的领导者角色”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框架研制组组长、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郭华作了题为《新课程新课标新教学——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解读》的主旨报告。她指出,课程标准修订的核心是素养导向,这种素养导向要通过课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就是说素养要落地可以通过目标表述的素养导向、课程内容结构化(课程内容结构化里包含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另外,新课程的实施不是重起炉灶,另搞一套,一定是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前行,要在自觉的反思中落实新课程,要把原来那些好的不断发扬光大,不好的逐渐消退,这样就会越来越好。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成尚荣作了题为《构建“我的儿童学”》的主旨报告。他强调,儿童研究是门学问,这门学问叫“儿童学”。这门学问是真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儿童是赤子之心,他从来是真诚的,他不会欺骗你。儿童研究是一个大学问,是关于人的发展、关于未来民族发展的一个学问;儿童研究是深学问,几乎人类一切秘密都聚焦在儿童身上,我们要揭开人的发展密码,首先要揭开儿童发展密码。儿童研究是一门难学问,很难做。要构建“儿童学”有四大元素不能缺乏,包括儿童观、儿童立场、具有法治法律约束性的儿童研究以及将理论与实践整合,将儿童观、儿童立场、儿童权利整合在一起的“儿童学”。

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小学德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姚炜作了题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和申报》的主旨报告。他强调,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应反映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探索与新实践,应当展示教育工作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杰出成就。因此,项目应当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可推广性,同时还要体现时代性。国家级教学成果的申报需要在有实践、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理论仔细推敲,凝练表述,以便能够申报成功,更好地发挥优秀教学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首先要“做得好”,成果不会凭空而来,一定是经过多年辛勤实践、不断创新、不断总结提炼的结果;二是“写得好”,利用申报契机,进一步从问题、理念、行动等方面进行反思、建构、凝练与表述,基于教学实践,高于教学实践,并进一步指导后期教学实践;三是“推得好”,期待有更多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成果培育出来,在更大范围辐射推广,为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教育学部学科办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项目获得者薛二勇作了题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主旨报告。他表示,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就要围绕“四个结合”开展,包括理论认识与行动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政策理论与政策实践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教授、教育学博士韦保宁作了题为《教育的尺度与温度——新时代的依法治校与校园安全》的主旨报告。韦教授指出,我们要了解现代教育,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校长的经验。在当下这个时代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环境下,需要教育立法的保障。依法治校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要按制度来办学,按契约精神来办学,其中的关键是管理者的法治意识。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校长国培专家库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陈锁明作了题为《以智慧和勇气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他表示,教育家也要有土壤,没有土壤不行。教育家的“三个位”,包括高站位、定好位、做到位。高站位,大局观、全局观、系统观;定好位,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做到位,想清楚、弄明白、行动权。基础教育有“四个夯实”很重要,夯实做人的基础、夯实走向社会的基础、夯实身心健康的基础、夯实学习力的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联合学校总校校长、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李有毅作了题为《集团化发展的新范式》的主旨报告。她表示,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联合总校自启动运行以来,积极在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带着对集团化办学使命的主动思考,使得学校形成了现代治理、优质的带动、特色的引领的集团化办学体系。这种集团化办学的总体思路和我们同质同构同形的发展策略,探索形成了集团管理的系统、育人的系统、支持的系统,系统地构建了学校集团化发展的新范式,形成了总校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整体发展格局,有效地促进了区域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也交出了我们一个新的答卷。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专家组核心成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唐江澎做了题为《好的教育:把理想做出来》的主旨报告。他提出,教育地平线,其实就是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每个人都有对理想的眺望,对理想的憧憬。每个教育人也是这样的一种憧憬和眺望来激荡着我们的内心,才使得我们的工作充满激情,不至于倦怠或者懈怠。我们要通过教育来获得我们人生的幸福。

北京一零一中学原校长、海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正高级教师郭涵作了题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学校路径》的主旨报告。在报告中,她提到关于提高教育质量,从学校这个角度,应该从六个方面着手。第一,站位要高,站在时代前沿和国家战略大局中观察与思考;第二,观念要新,按照高质量教育的标准规划学校未来发展;第三,行动要快,借新一轮课改的新机遇实现学校新发展;第四,方向要准,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导向——为了谁;第五,路径要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第六,措施要实,建体系、练内功,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李希贵作了题为《校园问题解决》的主旨报告。他表示,今天在学校里主张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学好学科知识,就是因为我们来到社会上的时候,面对的不是学科,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一个挑战,挑战是需要综合各种资源来去解决问题的,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把不良结构的问题转化为结构良好问题的过程。而解决问题的规律就是解决问题往往是解决对方的问题,你的问题就解决了。

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周建华作了题为《新时代校本强师行动》的主旨报告。他指出,教育家型的教师总体要求应该是以教育的本质指导教育教学的改革,从系统的思维去认识教学改革,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去设计教学改革,用统筹兼顾的方式去推进教育改革,以改革来提高教育质量,以改革来践行教育家教学。校长是教育家办学,教育家型的教师,要用改革来践行教育家教学。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窦桂梅作了题为《系统构建学校新场域的高质量育人——基于全天候“1+X课程”的儿童一日学校生活新图景推进》的主旨报告。她提到,从百年走到今天,如果大家关注清华附小,你会了解它的三个超越,主题教学、1+X课程、成志教育。一所学校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缩影,学校里面的人可能就在这个缩影里面也成就了我们的成长。一个学校的课程改革发展史,其实也是成就了这所学校的历史,这值得我们做校长的在这个话题里去深思。

北京小学党委书记、校长,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语文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李明新作了题为《走向“大先生”的思与行》的主旨报告。他提到,“大先生”是具有大道德、大胸怀、大学识、大作为的。首先,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一个走向大教师的人,一定要心装国家和人民、心装事业和学生;第二,要做弘扬人文精神的教师;第三,要做育人育己相统一的教师。大先生从小先生做起,大教师从小教师做起,我们今天小,但是我们心中装的是大事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王欢作了题为《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师发展》的线上直播主旨报告。她指出,学校聚焦了新课标,建设新的育人文化、新的育人模式、新的育人生态。我们应该主动适应新要求、新技术,积极转变育人模式,支持每一个独特生命的一种存在,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想改革的就是单一的成长模式、单一的学习节奏、单一的学习方法、单一的场域、单一的标准,在新的过程中,构建起新的理念、新的课程体系、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育供给和新的评价方式。

高端报告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学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馆员、高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工学博士单霁翔做了题为《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的高端报告。他讲述了历经文物修复、基础设施改造、临时建筑清理、环境整治、整体维修保护等多重过程后,故宫博物院重新鲜活地走进人们视野,并获得广泛关注的故事。他认为,古建筑是拥有“年轮”的“生物”,历经了风雨以后来到今天,“我们不是把它修得越新越好,而是要认真分析它所携带的历史信息。”经过分析以后决定取舍,在修缮的过程中能更加科学地掌握信息,“有的保存起来,进入博物馆;有的还可以继续使用、承担使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武向平作了题为《科学教育:从理念到行动》的高端报告。他指出,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群体,就是青少年群体,孩子们爱科学,有好奇心,我们不希望现在的这些考试的制度、我们的束缚把孩子的好奇心磨灭掉了,我们希望实施科普、实施科学教育。经过15年的努力,我们希望造就一批比较大的群体,这些孩子们具备了科学家素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经过15年的努力,希望这个群体里能够产生出引领世界科技发展大潮的科技精英,以帮助我国实现科技强国梦,并且使得我们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世界科技强国的标志有好多,但是有一个标志是要产生引领世界科技发展大潮的科技精英,同时全民科学素质要提高,这是世界科技强国的几个标志之一,所以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央音乐学院原副院长、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音乐舞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周海宏作了题为《迈入新时代的音乐美育》的高端报告。周教授的讲座从音乐审美的本质、美育的意义、迈向新时代音乐美育的路径三方面展开。他指出当前音乐欣赏、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如追求视觉性、语言性、美术化、文学化等。他提出,音乐审美、音乐理解没有“标准答案”,音乐教育不能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认为美育在促进个人心理健康,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创建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等方面有重要价值以及美育不应局限于学校开展,每个公民都亟需接受相关教育,并指出美育在学校的实践路径等。

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奥运冠军、世界冠军邓亚萍作了题为《向上的力量》的高端报告。她认为体育可以给我们的孩子一些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尤其是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面对输赢,他们才能更好地面对人生的输赢。因为竞技体育每天都在比赛,如果稍微脆弱一点就会被淘汰掉。因此,就需要练就坚强的心智、坚强的意志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员交流分享

研修期间,还组织了各个学习小组进行了分组讨论,交流分享研修期间的收获与体会。

有八位学员代表,围绕所在学校情况、对教育的理解、教育实践等多方面做了分享。

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常务副校长、人大附中航天学校校长、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周建华校长进行点评。他表示,大家都在反复讲专家们的报告深深的打动了我们的心灵。那么,何以打动我们的心灵呢?我觉得这是来自楷模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实践的力量、交流的力量,并且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专家都是在极限的边缘在奋斗。许多学员都提出来了,面对共同的问题、共同的难题,回去学校以后应该如何构建学校的工程图,例如在面对高质量的教育、优质均衡的教育,如何将校长的激情转化为教师的激情,如何将校长的行动转化为教师的行动,如何将校长的智慧转化为教师的智慧。我认为,要成为一名“成长中的教育家”,应当要具备专业力量、专业伦理、专业智慧以及专业成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形成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思想。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原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王佐书进行点评。他提到,这次分享大家都对本期研修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体会,这样可以使主办方更清楚的了解一些信息,也是对研修班提出了要求,这样为研修班今后更上一层楼、办得更好提供了极好的资料。另外,他特别提到,当面对教育改革,谁也逃不掉,大家必须都一起面对。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就要想方设法,拿出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最少,但要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是给老师留的作业,也是给学校留的作业,这是对大家的考验,大家要勇于探索如何在起跑线上跑到终点线上,希望大家尽最大努力共同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任务。

结业式

7月31日,为期七天的2022年新时代“成长中的教育家”暑期高级研修班完成了各项课程安排和学习计划,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圆满结业,300余名全国中小学校长、教师和专家出席研修班结业式。结业式由本期研修班班长、哈尔滨市新区第二学校校长李晓明主持。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本中与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王建华三位嘉宾为研修班优秀学员和300余位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并合影留念。

八位学员在结业式上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徐翠梅老师表示,能够参加这样高端的培训,我很自豪,也很珍惜,在这里我收获了知识,聆听了20多位专家大咖的报告,让我们真正了解了核心素养是什么、新课标新在何处,今天我们该怎样做教师,好的课程构建是什么样的等等,可谓收获满满,也收获了感动。组委会的艰辛安排、专家的倾囊相授、学员之间互相鼓励,交流讨论时的思维碰撞,热心答疑,都让我觉得感动,感谢所有人。

北京景山学校通州分校魏笑天老师表示,参加此次培训,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词就是“创新”。教育需要不断地创新、发展、改革,就像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的题词一样: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培养创新人才,培养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三有”少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张殿华老师表示,在这次研修中,我学到的、想跟大家分享的很多,总结起来,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我们都是收获满满,如教育领域里充满了种种矛盾,“聪明的脑、温暖的心”已经牢记在我心里,“练习写作很重要”,“儿童在哪里,我们的教育就发生在哪里”,“儿童的呼唤就是民族的呼唤”,“我们从专务开始研究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纵深开展”,还有各位校长和教授们在办学、教师队伍建设、依法治校、高考教学的新挑战等方面,我们已经深入研究学习了五育并举,还有高瞻远瞩的办学理念,都时刻让我们牢记在心。

江西省赣州市文清路小学校长周玉玲老师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小学的校长,面对教育的新变化,有压力,也时时感到困惑和迷茫,非常幸运参加了此次高研班的学习,通过这七天大容量的学习,给了我更多的启发和思考,这七天完整的全方位的学习提升,也让我感受到了这样的学习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说到感悟,我觉得这就是一场有关教育的盛宴,这七天的学习不仅滋养了我的思想,也是我今后工作的指南,也给了我不断前行的力量。

哈尔滨顺迈学校小学部邓金荣老师表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听着、学着、感动着、激励着、鼓舞者,眼前有更明的方向,脚下有更坚定的力量,请允许我向圣陶与会的专家、向“成长中的教育家”们、台前幕后为追寻教育梦想默默努力工作的教育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恩遇见。遇见有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学习让我们打开了眼界,有了高站位、深思考、新构建,他们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深深折服。

锡林浩特市第一中学高晓蕾老师表示,七天的培训,专家学者的讲座都特别精彩,我都不太忍心错过任何一场,边听边想,他们的理念太好了,他们告诉我们说,作为校长,我们应该从管理者的角度去管理学校,有很多方面,有可能去做。作为教师,你要成长为专业的教师,你要做“大先生”,你应该怎样做,传统文化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要融入整合。除了备受震撼的先进理念、方法和文化外,其实我还感受到了一点压力。也许当我们懂得了放松自己,当我们懂得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当我们懂得青春期学生的思维、认知、生理等特点以后,更能理解学生和我们自己,我们才能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去解决我们更多的问题。

山东省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校长马瑞娟老师表示,每位“大先生”都是一束光,照亮孩子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道路。作为校长,就要坚定自己理想信念,向着“大先生”的目标不断迈进,还要像唐江澎校长、周建华校长那样,实施校本强师行动,培养出一批批思想自信、实践自觉的新时代大先生,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坚实的保障。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李方红老师表示,心心一艺,其艺必工;心心一职,其职必举。教育是做的哲学,让我们一起做、做出来、持续做,希望我们能做到像李有毅校长那样心怀理想,像唐江澎校长那样一点点改变,把理想做出来,像郭涵校长那样系统谋划,像周建华校长那样给支架、进课堂,把细节做到极致,像李明新、王欢校长那样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人格成长、创生工作,像窦桂梅校长那样拥有一颗咬着牙坚持的可爱的灵魂!

接下来,三位优秀学员代表进行了汇报分享。

太原市成成中学校宋宇君老师表示,教育者的工作决不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行胜于言,质胜于华,改革是“成长中的教育家”必须肩负的责任,让我们用行动去开辟改革的道路,让我们自身成为千万个家庭和一代又一代儿童的幸运,立功、立德、成己成人。

四川省泸州市习之学校校长周忠诚表示,本次培训学习的内容是理想的,但教育的现实矛盾往往是残酷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兴奋点与突破口,顺势而为,乘势而进,联动多方力量借智、借道、借力发展。我们只有紧跟立德树人的指引方向,肩上扛起高质量育人的重担,以矫健的步伐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康庄大道上砥砺前行,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才会与众不同。

本期研修班临时党支部书记、北京市海淀区培星小学校长李伟表示,当初接到通知时,我是怀着激动的心情报名的,想着能近距离地接触到这么多大师级的专家教授,并现场聆听这些行业翘楚讲述国内乃至世界的教育领域高端前沿的政策背景、理论分析、学术思考,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会,所以抱着认真学习的态度,我慕名而来了。培训中,各位大师专业且高屋建瓴的思考,理性又不失风趣的智慧,尤其是会做事,更会做人,有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风范,更是让我们憧憬与仰慕。期待各位教育同仁学以致用,在祖国大地深耕教育试验田,勇当教育排头兵,早日成长为像各位专家教授一样有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成长为充满教育情怀、教育智慧的百姓心中的教育家。

本期研修班班主任、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集团总校长王建华发表讲话。他强调,在丰富而充实的七天研修时间里,30多位专家学者的高端报告和主旨报告让我们在感悟大师风采的同时,多角度、多视野、全方位、全场域地学习和思考了如何争做新时代有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这一教育人永恒的终极目标。近20位学员的沙龙研讨、经验分享活动,让我们欣喜的看到短短的七天时间,大师们的启智润心让学员们真正做到了学有所思、思有所悟,为研修结束回到各自学校工作岗位悟有所行,行有所效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希望研修班的三百余名中小学校长、管理干部、骨干教师要从情怀、实干、创新三方面努力提升自我,用全新的工作样态努力迈向“大先生”。他最后充满激情地与大家共勉:成长在于坚持、厚重在于积淀,只要我们能够用教育情怀、教育大爱、教育实践、教育创新在总结中提升,在反思中成长,在展望中前行,就一定会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奋力谱写争做“大先生”的精彩篇章。

最后,全体学员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响彻了整个会场。

至此,2022年新时代“成长中的教育家”暑期高级研修班圆满结业。研修期间,23位专家做主旨报告与高端报告,300余位校长、老师在此碰撞思考、互学互鉴,共同成长。我们相信,以本次高研班为新起点,学员们一定会继往开来,绘就更加宏伟瑰丽的育人画卷。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也将持续举办更多相关研修活动,与大家携手,共同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