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涵文 系石家庄市南石家庄小学教师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就意味着要求语文教学打破以往的课堂篇章教学的模式,注重对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和锻炼。
阅读整本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体会阅读带来的知识和快乐,对感兴趣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真正发挥了阅读的作用。以下是我做整本书阅读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整本书解读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这本书,从开始阅读到做课经历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二年级的学生学会梳理故事人物,情节,进行生本对话,体会故事背后的传统内涵,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以故事为主线展开,立足于真实的民间生活,自然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八个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老传说。学生读完故事之后,不仅能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更能领略到故事之外更为广阔的天地。
从一节导读课,两节推进课,一节汇报课中,让每一个故事与孩子相遇。在故事中品味传统带给我们的盛宴,做整本书教学需要师生坚持阅读,在阅读中感悟,成长。《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整本书教学研究,让我们走进传统文化,解读整本书的同时,深入传统文化的研究讨论。
二、思维导图的运用
(一)基于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喜欢空间感强的物体和图画,而思维导图让思维可视化并用不同的色彩呈现,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本次整书阅读教学中,把故事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人物关系,故事情节一目了然,学生起先在老师家长的辅助下完成,继而独自完成,共同讨论,修改,完成了整个阅读任务的同时提高了阅读能力,掌握了一种阅读方法,这对于今后的语文教学阅读教学都是有很重要的作用,而学生也获得了成就感,思维导图的运用是一种很实用的学习方法。这是传统阅读方法与现代创新思维的相结合。
(二)基于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阅读的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基于课标,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体会阅读带来的知识和快乐,对感兴趣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真正发挥了阅读的作用。
三、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
(一)教师阅读
教师应该多读书,反复读,因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同一本书获得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读书不仅是提升自己净化心灵的过程,更是对生活,对工作更深刻的思考。给予孩子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甚至更多水,教师知识储备的充足多元才能更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语文教材上的三十篇文章是绝对不能满足自己和学生的阅读量,叶圣陶先生说课文只是个例子,我们用这个例子去引导孩子产生更深刻阅读兴趣,做真正的阅读引路人。
阅读教学的关键前提是,如何学会将经典文本,读者的生活、儿童的主观思维过程和人类的客观思想贯穿在一起,从而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学生阅读
首先阅读过程中要坚持眼口手心并用。
朱熹提倡读书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每一个感官的参与都是阅读内化的过程。一本书能调动起你所有感官就是是一本好书,而这样的好书在我们的中国书库里数不胜数。阅读名著,阅读经典,眼口手心并用,收获无穷。
其次坚持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对于而不学则殆。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质疑。整本书阅读需要我们阅读,思考和研究,把这种思想逐渐渗透到学生心中。
(三)多种阅读方法的探索
阅读有多种方法,比如思维导图,批注式阅读,精读,略读,速读,跳读等,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对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大有裨益。
四、体会传统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频繁,“快餐式”的网络文化让很多青年人迷失自我,各种“神剧”让中小学生失去了解真实历史的权利,这迫切需要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学习并传承。对传统多一分了解,多一分敬畏。很多学生对“传统”二字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在了解了传统节日的由来,从传承几千的节日习俗中读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勇气,感恩,家国情怀,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精神,这就是传统,就是文化自信。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出了一个个有深厚历史内涵、文化背景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将传统节日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心中,只有真正地了解中华文明,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在传承中不断学习,实践,创新,发展,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