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龙:语文教学四境界

想起王静安在《人间词话》里提出的“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我想,语文教育作为塑造人的灵魂的崇高事业,不可谓不大,其中自然也有大学问在,同样可以由低到高、由浅及深分为四种境界。姑效颦王氏,借用几句现成的诗句来表述。

处于这一层面的老师能够踏踏实实地备好课、上好课,能够组织有效的训练。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他们兢兢业业,夙兴夜寐,不怕付出艰苦的劳动。因此,他们所教的学生一般都成绩优良。但是,他们的不足是明显的。由于仅仅停留在实践操作的层面,他们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缺乏必要的认识,教学的成败得失往往带有偶然性,有时就难免产生一点成败难卜的惶恐。

处于这一层面的老师开始重视总结和积累总结成功的经验,因而能够比较自觉地从自身的实践中把握事物间一定的因果联系。他们开始发表文章,内容大多是回顾和介绍教学过程中某些被实践证明有效的做法或招式。但是,由于个人实践所固有的局限性,他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把握往往是浅层的、局部的,尚未上升为对语文教育内在规律的认识。他们的理论视野不够开阔,思维还停留在解说事实的层面上。

理论探索层面是语文教学的较高境界。达到这一层面的老师,能够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理论思考;他们不满足于仅仅如实描述个人的体验和心得,而力图透过表层的现象、经验,上升到对事物内在、普遍规律的认识。他们的教学实践和他们撰写的教学论文,都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的理论追求。他们对语文教育的理解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深度。

这是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达到这一层面的老师,完全进入了语文教育的自由王国。他们并不刻意表明自己追求某种理论,因为他们的理论精髓完全来自于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实践;他们视野开阔,个性鲜明,教学上则挥洒自如,游刃有余,随心所欲不逾矩——这“矩”,就是他们对语文教学内在规律的深刻认识。他们也许并不明确宣布自己建构了什么“体系”,创造了什么“风格”,但是人们从他们全部的教育教学实践和言论中,分明感觉到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一种独特的风格的存在。这是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祈求达到的最高境界!

我教了一辈子语文,主观上确实很想干得更出色些,但囿于个人的学识和能力,直到1993年退休,我仍然徘徊在第三境界的门外,遑谈第四境界了。因此,当我放眼21世纪中国语文教坛时候,自然就格外热切的寄希望于后来者。我希望看到我的年轻的同行中有尽可能多的人登堂入室,进入语文教育的第三境界,直至第四境界。21世纪的中国应该有新一代的语文教育名师、大家,新一代的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网络,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