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项目式学习什么时候开展呢?很多教师认为项目式学习就是老师讲完课后布置一些动手实践的任务让学生去做。但事实并非如此,项目式学习强调一种“主菜”意识,它不是“饭后甜点”。一所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式学习特色学校,其课程特色建设应按照项目式学习的逻辑进行,用尽可能多的项目式学习主题来统领学校的课程顶层设计,这对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带来了诸多挑战,但同时又是难得的机遇。项目式学习的目的是让学习者能够切实认识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比如发展、环境污染、暴力、安全、合作等。这些问题缩小到校园中,就成了项目式学习的选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选择主题,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开展合作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完成项目产品。
实践证明,项目式学习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有着积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转变育人方式上下功夫。从总体上看,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教学方式仍未走出学科本位、灌输为主的传统模式。项目式学习应助推育人标准、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四位一体的系统性变革,应在服务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实现课堂革命、作业革命、评价革命,从而提高学生整体学业质量和核心素养,建设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教育生态。
项目式学习与课程改革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深化的新阶段,特别是“双减”政策的出台、课程标准的迭代,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课程育人导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将成为今后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新常态,这与近年来项目式学习在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课程等课程实施中体现出的独特育人价值不谋而合。那么,项目式学习到底如何助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推动课改理念的变化。素养导向的课程实施,要求教师从知识学习的“累积式思维”中走出来,转向“大目标”,即从教学思维走向课程思维。核心素养导向的本质是教育要确立面向未来的全新育人目标。面向未来,我们到底如何帮助学生做好准备?这是素养导向的教育变革应该回答的核心问题。全球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所有教育人重新定位和审视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学生积累的知识越多越好?是不是学生掌握的技能越多越好?是不是学生刷题量越大越好?我们的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时,能否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比掌握繁杂的学科知识更加重要,能否适应环境、合作交往比按部就班的学习更加重要。因此,课程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之一就是要更新教育目标、转变教育观念。
影响教材组织方式的变化。《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突出强调了教材的基础性;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牢学生成长的共同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教材编写须基于核心素养精选素材。创新教材呈现方式,注重联系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加强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变革。总体而言,新版教材的时代性、科学性和教育性特征的体现,更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加注重知识的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更加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而这些正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特性。
引领教与学方式的创新。从课程内容来讲,项目式学习主张整体看待学校和社会、学科和生活、学习和发展的关系;从课程开发的角度看,项目式学习主张知识与知识的整合、知识与事物的整合、知识与行动的整合;从课程实施的视角分析,项目式学习主张设计与实施创生型、生成性课程;从课程形态来看,项目式学习是基于知识整合的跨学科活动课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项目式学习具有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劳动教育等课程形态的主要特征,并能够与这些课程形态形成紧密联系。因此,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是一种强调创新、生成、发展、合作的教与学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世间没有推之万世而皆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项目式学习也有它的缺陷,例如,知识习得的系统性难以保证等。未来已来,我们应持续探索和实践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助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