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如何开展的?

原标题《如何开展跨学科学习》

作者:安桂清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义务教育阶段为何需要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怎样才能有效落实?学生和家长如何充分参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安桂清对理想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进行阐述,一起来看。

什么是跨学科主题学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与单科独进学习相对的学习方式。参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规定,虽然各学科使用的概念稍有差异,比如“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实践”“综合与实践”等,但在超越传统单一学科的视角审视一个重要主题、问题或议题这一点上,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概念具有一定的共识性。义务教育各学科所确立的10%课时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主要是指基于学生的素养发展需求,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本学科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开展综合学习的一种方式。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特点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素养立意。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发展,强调现实问题的跨学科解决,关注学科核心概念及跨学科大概念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

第二,综合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推动学生把当下所学与所处的学校情境、社会情境和未来职业情境加以联结,提供给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和方法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机会,是一种“活动”的学习、“协作”的学习和“反思”的学习。

第三,融合创新。跨学科主题学习超越传统单一学科方法的束缚,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借用、移植多学科的方法,拓展认知边界,尝试用更广阔的思路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创意,实现知识创新。

第四,具身行动。跨学科主题学习倡导超越传统心智层面的学习,积极发挥“身体参与”的作用,强调学生学习的亲身体验与具身实践,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将解决方案与个体想法付诸实践,实现“身心一体”的活动学习。

分科继续存在的情况下,义务教育阶段为何倡导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倡导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表明课程整合超越了传统的内容组织方式,跃迁至学习方式。换言之,课程整合的重心有所转向,不再纠缠于学科和跨学科在内容组织方式上的区别。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融知识综合与问题解决于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是素养时代课程整合的重要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