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好的校长,要用好学校的“关键制度”

原标题:校长要用好学校的“关键制度”

作者:井光进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副局长、潍坊一中党委书记

激发各个层面的育人动力,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制度供给。但从实践层面看,部分学校存在制度多、师生知晓度低、流于形式等问题。这时,找出事关学校高质量育人的关键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 什么样的制度是关键制度?

涉及学校安全、育人质量和长远发展的是关键制度。

作为一项关键制度,要有精准、务实、有效三个特性。第一要精准,能够基于学校实际,精准把脉,对症施策,对于问题解决有很强的针对性。第二要务实,不图“好看”“好听”,不“穿靴戴帽”,直陈内容,务求实效。比如:寿光一中的教学成果奖评价制度,仅用大半页纸就把评什么、如何评写得明明白白,让教师一看就能理解,有很强的操作性。第三要有效,制度定了就要实施,就要有实效。形式上看似完美而实践中无法执行的不是好制度,关键制度的有效性、可执行性一定要强。

潍坊教育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就是“公平用心对待每一位师生,促进每一位师生健康成长”。关键制度要围绕这个核心的“根”来寻找、构建。校长不仅要大气、包容,更要有境界、有远见;不仅要公平用心对待每一名教师、每一名家长、每一名学生,更要将这种公平的导向传递到每一位教师心里,发自内心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一个师生的健康成长,实现差异化的公平,这是关键制度的“根”。

※ 关键制度从哪里来?

一是从协商中来。寻找关键制度,要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在充分尊重师生意见基础上研究确定。整个过程没有强制命令,没有行政干预,重视换位思考,重视师生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师生的认可、支持,才是学校真正需要、切实可行的关键制度。

二是从转化中找。近年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系列教育政策,指向和要求明确,内容具体。对学校来说,如何将国家意志和政策要求有效落实,并转化成育人实践,关键制度就是一条有效路径。

三是从问题中建。聚焦学校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和师生关心的教育事项,深入分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制度机制,并以此建立关键制度扎扎实实解决师生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 如何让关键制度更有效?

一要上下贯通。关键制度既要与国家政策要求和上级教育部门制度规定上下贯通、步调一致,具有可执行性,又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确保服务学校发展、助力师生成长,真正起到应有作用。

二要左右衔接。任何一项制度的确立与实施绝不是孤立的,需要与其他制度相互衔接、配合,保持一致性,确保协同推进。只有目标指向一致、形成集成效应,才能让关键制度发挥最大效益。

三要内外配套。要坚持系统思维,把家庭教育作为突破口,内外配套推进家校社全环境育人,及时推介关键制度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导向,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认同,营造学生平心静气学习、家长理性平和看待、社会合理期待的良好氛围。

四要远近统筹。制度要具有稳定性与持续性,不能朝令夕改。育人工作、管理工作不是“儿戏”,要坚持远近统筹,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既要大处着眼又要小处着手,既要通盘考虑又要重点突破,迈小步不停步,不断完善关键制度,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当然,我们还要厘清三组关系

一是虚与实的关系。教育本身是“务虚”的,从当下始、以未来计,是一项寄希望于未来的事业。有些制度看上去也是“虚”的,起着调试文化、涵养价值观的作用,不一定条条看起来都那么“实”。虚功实做、虚实结合,要学会用务“虚”的思维解决“实”的问题。

二是多与少的关系。制度再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也等于“0”。制度一条,务实管用、卓有成效就等于“100”。制度的关键在于内容、在于执行、在于有效,不在数量多少,不能为了制定“制度”而“滥竽充数”。

三是刚与柔的关系。教育是凝聚人心、塑造灵魂的事业。不能用蛮力、强力,要学会用心、用情。关键制度确定之后,刚性的制度要学会柔性实施,柔性的要求要实现刚性落地。只有将制度的刚性与管理的柔性有效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变化,关键制度会不断修改完善。但无论怎么改、怎么变,都应着眼于尊重、鼓励、激发、营造,而不是单纯的管制、规范和冷冰冰的考核,这样才能得到师生的认可。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