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英 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特级教师
近日,全国多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无论考得好与坏,都不要得意自满或者妄自菲薄。高考只是人生一站,后面还有更广阔的舞台等着同学们去拼搏奋斗。
况且,高考亦不是学习的终点,学习是一生的事。人生的全过程,不论处于哪个阶段、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学习。
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与大家分享特级教师郑英写给学生的一封信。
关于“为什么要学习”的问题其实值得每一个人思考,因为关乎每个人,而且关乎每个人的一生。尤其教育工作者,若能对这个问题做一番深思,给出自己独到的答案,不但有能力给孩子们答疑解惑,还能长久地指引自己,让自己的人生有种景深效果,感觉前方就藏着神秘而美丽的景致。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们的工作观,我们如何看待工作,便会教孩子如何看待学习:
如果我们把工作仅仅看作谋生的手段,就会告诉孩子“你不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工作”;
如果我们把工作视为人生历练的机会,就会告诉孩子“学习可以增长你的能力,来应对人生的各种境遇”;
如果我们把工作视为自我实现的载体,就会告诉孩子“学习可以帮你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看,什么样的眼见和格局,就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而我们的答案又会影响孩子们的认知和判断。
我此刻用心敲下这些文字,不是出于什么自信的心理,而是希望自己活得清醒且坚定,也希望能助益孩子们,甚至还有一点小小奢望,希望对同行有一点参考价值。
学习,让你成为“人”
听过“狼孩”的故事吧?说说最著名的印度狼孩卡玛拉。
卡玛拉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不会说话,怕火怕光也怕水,用四肢行走,昼伏夜出,不吃素食,只吃肉,不用手抓取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咬,午夜后会像狼一样引颈长嚎……种种迹象,已经与“人”的习惯毫不相干。
但她身上也有与“学习”有关的信息,那就是跟狼一样,显然是跟狼学习的结果。而动物的学习和人的学习是有本质区别的,人的学习是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是在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通过思维活动产生和实现的。即便是生活在人类社会环境中,离开了学习,依然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人类通过学习,把过去几千年乃至几万年积累下来的经验超浓缩地模仿、领会、掌握乃至超越。假如终身离开了人类社会环境下的学习,人便退回到百万年前先祖的状态,语言和思维都无以发展,而语言和思维是人之为人的决定性标志。
人不学,无以思;人不习,无以言,是人类社会环境中的持续学习才让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学习,让你成为你自己
每个人生来都是自带天赋的,但是人的天赋并不自彰,非经深度挖掘不可,否则自己是不知晓的。假如不自知,没有去挖掘,那么这份天赋便白白浪费了,如同家里埋了宝藏而主人不知晓,这笔宝藏便等同于没有。
所以天赋只是一种潜能,是一种潜在的、尚未被唤醒的力量,需要后天的发现、挖掘才能“变现”。
世人公认莫扎特是个音乐天才,他6岁开始作曲,8岁写下了交响曲,14岁那年听了一首经文歌的演唱后就能凭记忆全部默写出来。那么他是上天追着喂饭吃吗?不是的,且看,他4岁开始学琴,6岁时已经完成了3650个小时的弹琴练习。
看,是先天的资禀和后天的学习碰撞后的化学反应,才让他成为旷世奇才。如同“玉不琢,不成器”,人亦如,需要学习,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力,不知自己的潜力。
既然每个人自带某方面的天赋,那么发现自己的天赋,将其源源不断开掘出来,然后转化为现实的能力,是你一生要做的事。可以说,天赋才能,也天赋责任,最大的责任就是发现自己并完善自己。这个过程中,学习是最好的“开采机”和“打磨机”。
所以我们当竭力找到自己的优势区域,并把时间、精力和热情投入这一点上,你便能在这个领域找到存在感和价值感,为世界贡献一个有价值的自己,并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有价值的一生。
即便没有发现天赋,一生都保持学习,也能做出一番事业,为自己开辟一条适合的赛道,收获充实的一生。
上天是公平的,一方面,人生来自带天赋;另一方面,人生来也自带局限。人无完人,人都是有缺陷的,这种缺憾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弥补。
看,是学习,帮你发现自己,彰显自己的力量;也是学习,帮你完善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概而言之,学习让你不断发现自己、完善自己,悄悄成为更好的自己。有道是,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学习,让人生更辽阔
我们时常祝愿“未来可期”,既然“可期”是一种美好祝愿,说明未来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含有可能性,也带来不安全感。而学习可以不断增长你的实力,让你的人生增加可能性,对抗那些不安全感。
现实中,确实存在“我们拼尽全力达到的天花板不过是别人的起点”,但这是极其少数的比例,你我终究是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所以不纠结于起点如何,我们最终达到的终点与起点的差值,就是我们学习和努力的意义,须知这个差值是不可估量的。
一位名叫周信静的男生,从一名职高生,逆袭成为麻省理工的博士学霸,不但改写了自己的人生,也颠覆了很多人对职高学生的想象,更刷新了对人的潜力的认识。
以744分考上清华的庞众望,对父亲患有精神疾病、母亲下肢瘫痪的家庭背景,平和地说道“我没有觉得我的家庭有哪一点拿不出去”。对于一路走来的历程,他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我既定的轨迹和曲线,本来就是现在这个样子”,语气平和神色坦然。
正是通过一步步学习,让他们一步步拓展出一个更辽阔的人生。所以,当你的人生处于低谷或是陷入泥泞,通过学习可以让自己的翅膀坚实有力,然后奋力振翅后,你可能会发现,低谷之外,泥泞之上,是蝴蝶与森林,还有各色小花,摇曳在习习和风里,宛如童话。
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学习可以,因为知识只是学习的一部分结果。学习是知识、技能、思想的补给站,有了丰沛的学习力,便能在人生的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开疆拓土。
学习,让你有更多选择
百米开外,有一棵果树,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到更多的果子。比赛结束后,问最多的前五人,为什么采的果子比别人多——
第一名说,自己跑步快,第一个跑到树下,采到了最容易采的低处的果子。
第二名说,自己会上树,于是采到了高处的果子。
第三名说,自己找来一根棍子,敲下了高处的果子。
第四、五名学生说,我们俩是联手,一人骑在另一人的肩上,采到了高处的果子。
看,有一技之长就更有可能抓住时机,而所有的一技之长,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非学无以广才。尤其在知识驱动的时代,成功都是知识密集型的,学习才是最厉害的武器。
没有人不学而能,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接受专业学习培训;不管你确立什么目标,都必须通过学习来实现它,有道是“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人生越懂得学习,就越有实力,越能采撷那些须臾就会错失的机会,让它们成为人生中极美的点缀,从而领略到人生的精致和繁华。
学历不高不一定没有未来,但停止学习一定没有未来
不可否认,现代社会,学历提供了谋生的基本条件和发展的基础前提。我们都认同“能力是金刚钻”,但往往会在前面加一个前缀,就是“学历是敲门砖”。
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无法直接透视的,总是需要实践来检验,而这个过程需要相当的时间,所以大家一般本着“学历高的人能力一般也不会太差”的概率来做初步筛选,于是学历成了最粗暴的筛选网。因为它的综合成本最低。
确实,学历与学识正相关,拥有高学历本身就是经过了重大考验,更有可能在学识、眼界和思维等方面处于优势。但学历不同于学力,学历是静态的,是知识的显性形态;而学力是动态的,是能力的隐性形态。即便学历不高,但有自己的执着追求并学习不止,也可以在一个领域里纵横驰骋。
学历不高可能会让人生的选择受限,但也只是受限,而没有梦想、停止学习才会让人生陷入僵局,甚至是失去整个人生。
学习的最大意义在于,让自己在整个人生过程中持续更新自己,以便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更强的学习力。所以,不管有没有骄人的学历,都要确立自己的理想,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赛道,然后一头扎进去,学而不已努力不止,你也可以一骑绝尘。
对于学习,不要说:学习是为了获取学历,为今后换取一个岗位。而要说:学习是为了构筑智慧,过不断成长的一生。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上学不过是其中一个阶段
千万别以为学习只是学生时代尤其是中学时代的事。常有人说“现在辛苦一点,上了大学就好了”,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谬论。万事出艰辛,学习当然有辛苦的一面,但如果把学习纯粹过成了苦役,到终究是可惜可叹的事。
告别校园,不是学习的终点线,而是站上了另一条起跑线,站上那里,你将独立开启你的人生。真正的人生,是从独立开始的。
要过好这一生,就要保持广义的学习:
纵向上,学习是一生的事,人生的全过程,不论处于哪个阶段、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学习。学习的终点不是毕业,而是生命的尽头。“学不可以已”,即便老了,也要保持学习,“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意思是,点燃蜡烛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更好呢?
横向上,不只学习知识,还要学习做事,学习做人,学习经营生活;不只向老师学习,遇缘则有师,要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和状态。学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会成为什么;向谁学,很大程度会影响我们的眼界和高度。
时间上,学习的最佳时机不是“等下就”,而是“此刻就”。我们常常会随手下载一些东西,也常常“另存为”了不少资料,或是狂购了一堆书,希望空了再去看,但事后你会发现,那些东西基本不会再见天日,因为你永远没有“空了”的时候。所以,对于学习,此刻就行动,不是非得抱持“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而是确立随时随处学习的意识。
总之,要让学习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经过日积月累,必定叠加出惊人的力量。“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亲爱的孩子,良时正可用,行矣莫徒然。趁着青春年华努力学习,要知道“少而好学,如日出之光”,相信那些看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都会在你的学习成果中显现。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中国教育报,文章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