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进校园:守护少年的你,扣好人生法治纽扣

五月的曹妃甸分校校园,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二期演播厅的座椅上,初中六、七年级的同学们整齐端坐,眼神里满是对即将开始的法治课堂的期待。2025 年 5 月 12 日,一场以 “增强法治意识,做知法守法小公民” 为主题的特别讲座在此拉开帷幕,唐山市曹妃甸区人民检察院的徐娜检察官带着法律的温度,走进青少年的成长世界。

一、犯罪距离:用数据与案例敲响警钟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过去一年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12-14 岁年龄段占比达到了 18%……” 徐娜检察官以一组详实的数据作为开场,瞬间让现场气氛严肃起来。她通过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地域分布、案由特点,结合校园周边真实发生的 “小打小闹演变成群殴事件”” 零花钱纠纷引发盗窃 “等案例,向同学们揭示了一个重要道理:违法犯罪并非遥远的” 新闻故事 “,而是可能发生在身边的现实风险。” 勿以恶小而为之 —— 哪怕是一次恶意的玩笑、一次冲动的推搡,都可能成为违法的起点。” 她的话语如警钟,在同学们心中回荡。

二、守法之道:从校规到国法的成长必修课

在 “如何做守法小公民” 的互动环节,徐娜检察官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南:”遵守校规校纪,就是法治意识的萌芽;遇到矛盾时不冲动动手,而是告诉老师家长,就是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 她特别强调,法律不仅是约束,更是保护自己的 “铠甲”。当讲到 “遭遇校园欺凌如何维权” 时,她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某校学生通过留存证据、向学校德育处举报、家长介入协商等合法途径,成功制止了长期欺凌行为。”法治社会的公民,既要敬畏规则,也要学会用法律的阳光驱散阴霾。”

三、直面欺凌:拒绝沉默,守护校园净土

“大家看这张图,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 随着 PPT 上 “肢体暴力”” 语言羞辱 “”网络谣言”” 财物勒索 “等画面的切换,徐娜检察官细致解读了欺凌行为的五大典型形态。在讲到” 旁观者效应 “时,她邀请同学们分享:” 如果看到同学被欺负,你会怎么做?”现场气氛热烈,有学生说” 应该立刻告诉老师 “,有学生提出” 可以团结其他同学一起制止 “,还有学生建议” 主动关心被欺凌者,让他们感受到支持 “。徐娜检察官点头赞许:” 每一个善意的举动,都是守护校园的星光。”

四、校长寄语:让法治成为青春的底色

讲座尾声,副校长温艳光走上讲台,以三个 “拒绝” 寄语全体同学:”拒绝成为冷漠的旁观者,拒绝成为暴力的实施者,拒绝成为沉默的受害者。” 他回顾学校近年来在法治校园建设中的举措 —— 法治社团、模拟法庭、家长普法课堂等,强调 “法治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塑造”。当屏幕上打出 “心有明媚骄阳,心怀山河理想” 的寄语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这是法律人的温情期许,也是教育者的责任担当。

此次讲座后,不少同学在笔记本上写下感悟:”原来法律离我们这么近”” 遇到问题不能冲动,要找正确的解决办法 “。正如校园里新栽种的树苗,法治的种子已在少年们心中悄悄扎根。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继续构建” 家庭 – 学校 – 社会 ” 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网络,让每一个孩子在法治的阳光下,挺直脊梁、舒展枝叶,成长为心中有法、眼中有光、肩上有责的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