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峰·党建|在鼓励中静待花开

思想旗帜为前行指明方向,奋进号角激发昂扬向上的斗志。为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有效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效能,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树立优秀榜样,生动呈现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采,弘扬当代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品德,北京景山学校大兴实验学校党总支精心策划并推出了第一期立德树人宣讲活动。在此次活动中,一同聆听党员教师谷雨露分享的育人故事,从中领略教育所蕴含的力量与温暖。

原文内容

大家好,我是北京景山学校大兴实验学校的党员教师谷雨露。今天我带来的教育故事是:在鼓励中,静待花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党员教师的我,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不曾想到这份庄严的承诺会以如此深刻的方式照进现实。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个关于“等待”与“相信”的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初为人师的第一年,却让我深刻领悟到: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立德树人从不是疾风骤雨的改造,而是春风化雨的滋养。

一每颗种子都有独特生长的密码

每一位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性格都不一样,特别是我曾经的学生小亮。我初遇他时,他像一株蜷缩在角落的幼苗。课堂上,我从没见他坐姿端正地看过我,他低着头,抠抠铅笔、玩玩跳绳儿,偶尔还会把自己的内心独白絮絮叨叨的念出来,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了,无法好好听课,老师每次提醒他,他还总是仿佛没听见一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不知道他在下面做什么,他的手永远停不下来,他的座位总是有那么多的纸屑,他的书桌总是会不停地增添一道道笔痕,似乎无穷又无尽。

我把这些行为归结于小亮可能是个被家人过分宠爱的孩子,他在家没被约束过,所以不能融入有规矩的班集体,于是在他身上我下了很多功夫,单独谈话辅导,试图用说教修剪这株“长歪的幼苗”,可是他就是他,不曾改变。渐渐的,我又发现,小亮控制不住自己行为的时刻,老师只要轻轻的一声呼喊:“小亮”,他会像鸵鸟一样的把头埋在臂弯里,念叨着“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或者不分场合的一边哭一边大喊:“我的努力不是又白费了吗!”。小亮软硬不吃,和情绪抗争成持久战,他会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大哭,陷入自己怎么什么也做不好的困境中。

这个时候,我才恍然惊觉:教育者的眼睛,不该只盯着枝叶的形态,更要读懂土壤深处的故事。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委婉的和小亮的妈妈沟通着孩子的情况。在我细枝末节的话语中,小亮的妈妈感受到了一些我想表达出的小亮的与众不同,小亮妈妈诚恳地表示,孩子的这些情况在幼儿园就有所凸显,当时被确诊为感统失调,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课程治疗,家人和老师都以为孩子没事儿了,没想到步入小学后,小亮进入陌生的环境,这些行为和情绪失控的表现又再次卷土重来。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小亮的行为表现背后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他正在面临一些情绪和行为上的挑战。

二教育是点亮而不是约束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方法,并尝试从小亮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行为。我能感受到,小亮已经尽最大努力的想要做好,只不过生理上的因素使他需要与之对抗才能控制自己,对此,我想到:我们常说的“立德树人”,这个“立“字,应当是帮孩子建立对生命的信心。树规矩可能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反而可能会加剧他的情绪问题。于是,我尝试将“纪律手册“换成“成长记录本”,表扬鼓励小亮的每一个优秀行为,无论这些行为多么微小。当他把午餐吃得干干净净,我郑重写下“光盘小卫士”;当他第一次站直队列,我们共同在记录本上按下彩色手印。那些曾经被忽视的微光,终于汇聚成照亮他前行的小小灯塔。

这种方法的效果是显著的。通过给予小亮更多的鼓励和认可,小亮的行为问题和情绪失控问题逐渐改善,我看出他拥有了更多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他能感到自己在学校是被接纳和尊重的,虽然小亮不是事事都能按照规矩做好,但是他开始学会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更加积极。老师提醒他一些行为不当的时候,他能伸出大拇指,肯定地鼓励自己一句:“好!我可以的!”;和同学发生矛盾时,情绪失控的他会别过头托住自己的脸颊告诉我:“我现在就是有点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绪,给我一点时间就会好的!”

慢慢的,小亮也能得到奖励给优秀表现的小红花了,小亮妈妈放学时甚至不可置信的给我致电,表示怀疑的问我:“听小亮说他今天在学校表现很好,您奖励给他两个贴画?有这回事儿?”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小亮妈妈颤着声音说眼泪都要掉出来了,爸爸也从床上高兴地弹起来。小亮后来和我说,因为他幼儿园开始表现就一直不好,得到的都是批评批评批评,后来遇见了谷老师,谷老师一直都是表扬表扬表扬,他就真的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出改变。

而这种转变,也让我意识到:原来教育的美好,不在于培养完美无缺的标本,而在于见证生命绽放的奇迹。

三静待花开的勇气与智慧

小亮的转变让我深刻认识到:立德树人根本在“立心”。每个孩子都有向上向善的基因,教育者要做的,是创造让美好生根的土壤。当我们用“你不行“的剪刀修剪枝叶,得到的可能是更深的伤痕;但当我们用“你可以“的阳光温暖心灵,收获的将是意想不到的成长。鼓励教育一定比批评教育更有无穷的力量。

这个故事不是特例。在我们校园里,有太多这样的“小亮“:那个总在操场徘徊的孤独身影,那个永远背不出课文的焦虑眼神……他们都在用独特的方式呼唤理解。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生命的守望者——用专业素养读懂特殊需求背后的密码,用教育智慧架起沟通的桥梁,用真挚爱心守护成长的可能。

立德树人从来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生命对生命的唤醒。让我们牢记: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生长节律。当我们学会用显微镜发现闪光,用放大镜肯定进步,用望远镜期待成长,那些曾被阴霾笼罩的种子,终将在爱的阳光下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园丁:用爱心去浇灌,用耐心去守护,用信心去等待。因为教育最美的风景,永远在静待花开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