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仍怀教育梦,义教点亮希望火种

北京7旬教师沙有威自驾发起烛光义教,迄今已有12年。他带着机器人等设备,走遍千山万水,在上百家乡镇学校驻足,给偏远山区的孩子上机器人科普课。2020年,在他的努力下,烛光义教被中国电子学会纳入正式公益项目,从一个人变成一群人,甚至走出国门。网友点赞他用“烛光”点燃科技荒野,撒下希望。

‌沙有威原北京景山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信息技术高级教师,也是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拓者‌,是我国最早的中小学计算机信息课教师之一,1979年底使用学校获得的第一台电脑进行编程教学‌,这标志着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开始‌。

退而不休

人间四月天,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东双河镇第一小学,像春天一般热闹。北京的沙有威老师专程来这上课了。他一边展示机器人贴着桌边行走,一边提问:“为什么机器人不会掉下来呢,是因为我预先写好了程序,程序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程序要不对,就像先穿鞋后穿袜子一样乱了套。”顿时引发学生们哈哈大笑。

退休12年的沙有威上个月刚过72岁生日。此前他是北京景山学校的高级教师。1979年,景山学校获赠第一台计算机,他便成了我国第一位计算机教师,后来还编著了国内第一本高中计算机教材。

2006年,沙有威考了驾照,想着退休后,自驾游历祖国大好河山。义教源于2008年,学校组织党员支援汶川地震灾区的学生。沙有威带着两台机器人给映秀中学的学生上了一堂机器人科普课。那群孩子清澈的眼神充满了对科技知识的渴求和未来的向往。他不由心中一动,打算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教学,退休后一路自驾看风景,一路沿途做机器人科普课堂的支教活动。

之后,沙有威做了不少相关调研和考察,发现发达地区的孩子“习以为常”的科技教育课,偏远地区的孩子们短期内暂时没有条件接触。科技日新月异,他觉得那些地区更应该关注现代科学的普及教育。他更加坚定了退休后科普机器人课的想法,奉献力所能及的光和热。他把这个项目命名为“烛光支教”,在微博上分享想法时,很快获得网友点赞支持。

2012年6月,他到了退休年龄。学校想返聘他,他半开玩笑地婉拒了:“我想干点自己的事儿。”接着他便紧锣密鼓地联系了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申请了支教资格证明。

彼时沙有威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硬化和糖尿病,每天早晚需要吃一把药片。家人不同意他远行,何况还是自驾,医生也告诫他“不能走”,但他执意要走。“我不想闲着,电脑一段不用,都好长时间开不了机,何况人。”2012年10月5日,他在后备箱塞满了教学用的仪器设备,趁着高速公路还在免费,带着老伴一起出发了。

驰骋九州

沙有威在微博上一发布行程,北京的一名教研员便帮忙联系上了陕西汉中宁强县的南街小学,他在那里给孩子们上了第一堂支教课。上课前他不知道效果如何,但上课时孩子们专注、渴求的眼神坚定了他的信心,看到了此行的意义。

南街小学校长送给他一个巴掌大的红色笔记本,扉页写满了感谢的话,并盖上了学校的红章。沙有威之后每到一个学校,都会让校长盖个章留念。这样的红章和暖心的话语,足足记满了两个笔记本。

沙有威又受邀到大山里的巴山小学上课。他上课,老伴帮着调试设备,并兼职摄影。孩子们对科技世界的渴求眼神弥足珍贵。他把照片发在微博上,烛光映芳华,启迪科技梦之眼神,获得不少亲友的点赞。

随后沙有威开车转至四川、云南、广西、海南,经当地信息技术教研员、支教老师、爱心人士的介绍,学校听说他要来上课,都大表欢迎。在西昌市川兴镇金新小学,孩子们团团围住沙有威不肯下课,争相邀请他留下来:“我们都是朋友了,您住下来,明天继续给我们上课吧。”沙有威事先没有带药片,那天晚上他回到县城,第二天又去了学校,给孩子们演示机器人,陪他们谈心。老伴抓拍了他和孩子们无数个动人的瞬间,至今保存在沙有威的电脑里。

最令沙有威感动的是,在云南临沧地区支教时,一连几天给周边8所学校都上了课。一次课堂讨论“长大后你要做怎样的人”,一个学生举手回答“将来想成为沙爷爷一样的人”。临走的那天,恰好是几所学校的放学时间,路上的孩子不约而同地停下来,久久向他挥手告别。

孩子的纯粹和对知识的渴求,给沙有威很大触动。他觉得说支教,强调自己的付出多,实际上孩子们回馈的力量何尝不是获得呢,他将烛光支教改为烛光义教。

第一次出门,沙有威出去了整整两个月。上午去一所学校上课,下课就前往另一所学校,有时还要赶到另外一座城市。

一半开车,一半讲课,不停地奔走赶路中,沙有威反而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好了。老伴顶着打了6个铁钉的腰椎,先前不时隐隐作痛,跟随他忙这忙那,居然也腰不酸腿不疼了。

应者云集

沙有威一边出游一边义教的日程,固定在每年的5月、10月,刚好学校考完期中测试。义教课时长一个半小时,主要针对四年级以上的孩子。前半部分讲理论,后半部分演示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具有大脑思维,感觉和执行动作三大功能。”他随手在黑板上写上一段程序,就让模型机器人动了起来。孩子们啧啧称奇。“你们要好好学习,就能将他的思维和感觉功能一起用上。”他笑眯眯地看着凑成一团的小脑袋。

小学生做机器人时,遇到齿轮传动的问题,沙有威深入浅出地讲起中学物理才会学到的力学。短短一堂课,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知道科技世界的多种可能,就像播下一颗种子,沙有威觉得这就值了。

网上有不少网友咨询,可否加入志愿者团队。沙有威也希望能把个人义举发展成团队活动,让更多孩子受益。2017年,他联系爱心人士,组织机器人厂家和志愿者,定向给偏远学校捐赠设备,做乡村教师的培训。在义教途中,他得到素未谋面的网友的捐赠,于2019年,发起成立了“乡村学校现代科技教育专项基金”,帮助改善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学设施。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20年,沙有威结束湖北的义教活动,开往吉林的途中,在服务区停下来开了个电话会议。适逢中国电子学会领导在线,当他们得知沙老的8年爱心义举,大为感动,表示大力支持。

截至2024年5月9日,12年中,沙有威走遍千山万水,给途经的141个县市,307所学校送去800多堂计算机启蒙课,行程超过10万公里。迄今他的脚步还没有停止,一口气爬上5楼的教室,年轻志愿者气喘吁吁,而他却气定神闲地走在前头。

沙有威说:“这得益于多年里的脑子和身体都在路上。”不外出的日子,他在家编写电脑程序,应答各地老师的提问。自驾途中为了省钱,他尽量不走高速,走国道,但路况相对复杂。他试过从北川到汶川那一段,开了半天还在山上绕圈子。狂风大作时,他行驶在乡间小道上,犹如江上扁舟飘摇,好不容易开离那段路,他才发现自己大汗淋漓,好在每次都有惊无险。

烛光义教在机构的推动下,相继在各省推出了分队。令沙有威高兴的是,他带领的分队队员程晨带着机器人走出了国门。

多年来,沙有威获评“北京榜样”“银发达人”“最美义工”等光荣称号。面对诸多荣誉,沙有威却谦逊地表示:“我只是想让更多的孩子了解科技,也算圆了我的梦。”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博爱》,文章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