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5 日上午,北京景山学校 65 周年 “校友回家” 主题活动圆满落幕。众多跨越时代的景山校友重返校园,以 “传承・创新・未来” 为脉络,共叙教育情怀,回顾学校 65 载的峥嵘岁月。
活动当天清晨 8 点,校友们陆续抵达学校。在签名墙前,他们纷纷留下姓名与寄语,一张张合影定格了久别重逢的笑脸。在这些合影中,既有青春年少的学子,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青丝与白发交织,流淌着跨越岁月的同窗情谊。
9 点整,“校友回家” 主题大会正式开始,著名节目主持人李佳明担任主持,为活动带来温馨开场。升旗仪式上,国旗班将 5 月 4 日当天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五星红旗赠予学校,学校国旗护卫队队员庄严接过,爱国荣校之情激荡全场。

开场片《坐标》深情回溯了景山学校的峥嵘岁月,随后北京景山学校金帆舞蹈团带来舞蹈《归巢》,用翩跹舞姿诠释了学子对母校的眷恋,欢迎校友回家。
90 岁高龄的时任副校长陈心五通过云端寄语,回顾了景山学校的教改光辉历程。从自编教材到九年一贯制改革,景山始终以 “三个面向” 为指引,在教育改革的长卷中书写着敢为人先的篇章。

语文教材主编、94 岁高龄的刘曼华老师深情回忆了景山语文教改实验,景山语文体系为中国基础教育提供了鲜活样本,并持续探索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新路径。

语文特级教师王海兴致敬老主编,并讲述了前辈1984 级校友北京景山学校特级、正高级教师周群以《轮岗日记》记录跨校实践的生动案例。王海兴还代周老师将九本书籍赠予九所分校,由入职两年的青年语文教师、2005 级校友黄遥佳老师接受赠书。黄老师表示一定不负前辈信任,接过教改接力棒,全场观众共同见证了教育者以深耕回应时代的永恒誓言。
1988 级校友刘上带来演说秀《跨界的力量》,分享了自己独特的见解。1963 级校友钱颖一与 1997 级校友汤一诺这对 “跨届” 校友,既是景山学子,也是清华校友,现在都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回忆起母校时光,提到 “百题赛”“英文剧”“音乐会”“阅读课” 等校园活动,这些活动给予他们面向世界的勇气,串联起两代人的景山记忆,也是学校 “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 办学理念的生动注解。两位校友不约而同地将景山比作 “永葆热爱的沃土” 和 “有托底的冒险乐园”。跨越 65 载,这份开放包容的育人精神,仍在滋养新一代学子破界生长。汤一诺还现场演奏了《平静的行板与华丽的大波兰舞曲》选段。
北京景山学校退休教师、中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拓荒者沙有威老师和 2004 级校友贾思博开启两代人的对话。沙老师揭秘景山如何从 “全国第一台计算机” 起步,开创编程课程与机器人教育。贾思博回忆道 “景山的机器人教育,点燃了我对 AI 的终身热爱”。景山的 “留白教育” 点燃兴趣,引发乐趣,形成志趣,给予了学子无限的探索空间。

在校学生表演的音乐剧《追梦全宇宙》主题歌《去星星上玩摇滚》,展现出新一代景山学子敢想敢干的精神内核。北京景山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李志伟在孩子们的簇拥下致辞,欢迎校友回家。她感谢校友、教师从五湖四海回到母校,为校园带来生机;致敬敢为人先、奋斗耕耘的景山教师,他们以教改精神和创新创造的情怀给予学子深厚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土壤,也致敬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灵魂、高贵之精神的景山学子;期待与时俱进的景山学校能够在所有景山人的帮助、影响和涵养下,继续探索面向中国式现代化、面向世界未有之大变局、面向人工智能挑战下的景山教育,培养出新时代的国之栋梁。
随后,李书记邀请时任校长范禄燕、邱悦,书记陈茹珊、张斌平一同上台,宣布 “上课”,同学们自觉起立,道一声 “老师好!” 这声跨越 65 年的开场白,是教育的起点,是传承的号角,更是代代学子与母校之间永恒的约定。最后,现场全体观众在退休教师、校友、在校学生的领唱下,合唱《北京景山学校校歌》,熟悉的旋律将景山人至真至情的感情得以升华。

活动期间,校友们在校园内纷纷打卡留念。校史长廊中,泛黄的教案与老照片唤醒了青春记忆;图书馆穹顶下,指尖抚过书脊,感受几代人的浩瀚时空;礼堂穹窿间,管乐团演奏的《童年》与《校歌》唤起青春回忆;教室里,老同学围坐课桌,笑声与故事填满每一寸空间;复刻的骑河楼校门前,校友争相拍摄 “穿越照”;怀旧毕业证补发仪式,弥补了岁月遗憾,承载着母校永恒祝福。








此外,与 POP MART 联名的景山礼盒、八喜文创纪念雪糕以及精心设计的燕归巢文具、复刻版校徽、Leader&Sure 吉祥物周边等文创单品成为 “爆款”,潮流与经典碰撞,让景山元素继续与校友为伴。
六十五载薪火相传,景山人以 “攀峰者” 的勇气,在教育的荒野上凿阶开路。这场归巢之旅不仅是一次重逢,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宣言。未来,景山学校将不断探索基础教育改革之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攀登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新高度,其教育光芒也将永远照亮下一个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