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1 日,春意盎然的北京,北京景山学校迎来一场以 “攀峰” 课堂研究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教研观摩活动。来自北京教育学院 – 江西省教育厅 2024 年度 “国培计划” 特级教师培训项目的 100 位特级教师齐聚于此,共同见证这所拥有 65 年教改传统的名校以课堂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支点,探索教育新路径。

“攀峰” 课堂:公开课成研究样本
当日上午 9 点,观摩活动正式开始,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展示课依次进行,课堂上创新设计频出,师生互动热烈。
- 语文课堂:郭曼老师在一年级互动式写话课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 “做” 中学写话,融入拼音等教学;潘攀老师用 “彩虹评价卡” 进行五年级习作评改,开展 “与小作家面对面” 活动助力学生提升写作;高佳星老师在《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上运用项目化学习导入等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徐蕾主任分享 “放胆文” 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写作。
- 数学课堂:郭宇凡老师引导三年级学生通过测量等方式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培养数学思维方法;郑洋老师执教三年级《用字母表示数》,助力学生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跨越;薛涟霞老师的《面积、体积的秘密》复习课,在数学问题中挖掘学科核心素养。
- 英语课堂:丁宁老师在二年级《时间管理》课上巧用 AI 技术,培养学生时间表达和生活安排能力;张晓初老师带三年级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体验端午节,树立文化自信;王婉屏老师在四年级《理想职业》课上采用趣味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
从课堂到课程:景山的 “教育配方”
语文、数学、英语三位教研组长分享了学科教研特色与实践。语文组叶晓静介绍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融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模式,打造教师梯队,形成 “三研联动” 教改模式;数学组郭宇凡探讨 “长链条贯通培养,助力学生数学思维进阶” 教学模式;英语组徐梦然分享 “以评促学・以读养能・以衔助进”,通过持续性评价等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提升。
北京景山学校在教育创新的道路上,以 “攀峰” 课堂为基石,从课堂到课程不断探索,致力于让学生从书桌走向世界舞台,用课堂研究助力创新人才成长,在教育的马拉松中留下坚实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