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民间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从冬至开始便进入了“数九寒天”,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称为一个“九”,过了九个“九”,八十一天,即为“出九”。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
在冬至的第一个五天,蚯蚓因阴气盛极而蜷缩在泥土中,身体弯曲如结。蚯蚓对温度和湿度非常敏感,随着天气变冷,它们会进入休眠期,直到春天暖和时才重新活动。
二候麋角解
冬至的第二个五天,麋鹿的角开始脱落。古人认为麋鹿的角朝后生,象征阴气渐退,阳气初生,因此麋鹿的角会随着阴气的消退而脱落。
三候水泉动
冬至的第三个五天,山中的泉水开始涌动。这是因为阳气初生,虽然地面气温仍然很低,但地下水受影响较小,泉水仍然可以流动并略带温热。
节气习俗
冬至节气习俗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包括饮食习俗、祭祀习俗以及其他习俗。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吃饺子: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中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吃汤圆:江南地区,冬至盛行吃汤圆。汤圆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象征着团圆和圆满。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另外还有其它地区的特色饮食习惯,四川等地有喝羊肉汤的习俗,认为羊肉能驱寒补阳;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潮汕一带有吃“冬节丸”的习俗;客家人冬至酿酒;杭州人冬至吃年糕;湖南湖北一带吃赤豆糯米饭;在南京老民俗中,冬至还要吃“豆腐”,寓意多福;
祭祖:在冬至这一天,很多地区都会举行祭祖仪式。
数九:冬至开始,人们便进入了“数九”的日子。每九天为一个“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后,春天便来临了。这期间有许多与数九相关的民谚和歌谣。